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程序员

     程序员是一种技术工作,在IT的发展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底层硬件通讯协议的建立,到数据传输层的处理,到操作系统的建设,到数据库平台的建设,一直到应用层上各种数据营销平台的搭建,程序员在里面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并为IT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有很多精于编码的人,但是中国软件行业,尤其是网络应用开发方面误区很大,很难形成有规模的软件开发力量和产品能力,不但比美国差距甚远,和印度相比 也是颇有不如。这些问题不是在于中国程序员的智商和工作努力状况,也不是在于国家和民间对开发的投入程度,而是很大程度上,有一些对技术,对程序开发,对项目设计方面的思想误区,这些误区,导致了软件行业的产品化能力不足,缺乏规模化和大型复用系统研发能力,可以说,改变认识误区,是解决软件行业小作坊模式和个体英雄模式所带来的局限性的重要工作。

中国程序员更难做

中国软件行业虽然发展快,但起步晚,不仅仅落后于印度、日本,更落后于软件业春秋鼎盛的欧美,而且中国软件行业的情况很特殊。
达内CEO韩少云拥有10多年软件开发与设计经验,他综合各种统计数据,认为对比技术最为发达的欧美地区,中国软件特点主要有如下三大不同:

  1. 开发工具中,欧美国家多使用正版的开发工具,如JBuilder,而中国使用开源和试用版本居多(说白了有时候是盗版),如 NetBeans等;

程序员35岁后的三条出路

     高薪的IT行业是众多年轻人的职业梦想,然而,一旦身入其中却发觉没有想像中那么美好。被称为IT蓝领的编程员,工作强度大,像个编码“机器”;技术更新换代快,饭碗不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IT编程员该何去何从?
      程序员的困惑:我该何去何从?
      32岁的Smith(化名)已算是IT行业的元老了。

程序员PK

五流程序员比技术和工具
  五流程序员关心的是用什么工具可以产生什么结果,追逐他听过最新、最好、最时髦的技术,沉浸于一些小练习,却很少走出象牙塔和客户或市场进行真正的沟通,甚至完成大型的真实案例。

四流程序员比整合和管理
  四流程序员比前者更关心在什么地方使用什么,他的心里放着集成各种技术的地图,而不偏向单一工具和技术,他在乎运作一场战役的风险,还有资金成本的考量,包含开发时间、维护难易、用户培训或是市场推广……